一、医美行业综述
医美行业简介
(1)医美作为美妆消费需求的延伸,综合了医疗和消费属性,是一个兼具医疗高门槛和消费高天花板的优质赛道。其较基础护肤品而言作用更直接、见效更快,较彩妆产品而言对皮肤状态的改善更为彻底,进而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和复购意愿。
(2)医美项目按照是否需要手术,可以划分为手术类、非手术类(又称轻医美)两个大类。其中,手术类项目(2019年市场规模约836亿元,下同)包含面部医疗(眼鼻等面部轮廓整形,130亿元)、美体医疗(胸臀等身体轮廓整形,91亿元)、皮肤医疗(植发等,约251亿元),口腔医疗(牙齿正畸等,约364亿元)等类目;而非手术类项目(600亿元)又称轻医美,包含注射类(玻尿酸、肉毒素等,309亿元)、皮肤美容及其他(光电类、声波类、私密护理等,约291亿元)。
(3)轻医美崛起正当时。受益于更低的风险和更快的恢复速度,近年来我国轻医美市场以快于行业整体的增速持续放量,2019年规模约600亿元,占医美市场份额升至42%;2014-19年轻医美市场复合增速约24.6%;据Frost & Sullivan预计,2024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1,443亿元,对应2019-24年复合增速19.2%。
► 玻尿酸、肉毒素为主流注射类项目,产品供给持续扩充。轻医美项目中,注射类项目占据半壁江山,2019 年市场规模达309亿元,2015-19年CAGR为24.4%。注射类项目中,玻尿酸及肉毒素项目市场接受度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此外,伴随童颜针、少女针等更多产品获批上市,我们预计注射类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
► 皮肤美容类增速领跑,有望承接护肤消费升级。皮肤美容项目2014-19年复合增速达24.8%,据Frost & Sullivan预计,2019-2024年CAGR有望达17.9%。受益于更明显的疗效及较低的风险(通常不破皮或浅层破皮),我们认为皮肤美容项目有望承接护肤消费升级需求,并对部分功效性较弱的传统护肤品实现替代。
2、中国医美行业现状
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市场规模1,436亿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2015-19年,中国医美市场复合增速为22.5%,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该机构同时预计,2019-24年,行业将以17.3%的复合增速持续扩容(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降至5.7%,该机构预计2021年恢复至20%以上快速增长)。
根据头豹研究院,2019年我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为3.6%,结合统计局人口数据,取20-59岁女性人口为基数,我们测算该渗透率对应中国医美用户总数约1482万人,该测算结果与艾媒咨询测算的2020E中国医美用户数1520万人量级基本相当。
3、医美消费群体
女性为消费主力,男性需求蕴含进一步释放空间。根据ISAPS、新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医美用户中女性占比89%,为主力消费人群,且其占比在2018-2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男性占比为11%,低于全球水平约5ppt,男性求美需求尚存较大挖掘空间。
高线城市群体占比高,下沉市场空间广阔。据Fastdata,2017-19年医美用户城市等级中,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占比持续提升,至2019年一线及新一线用户合计占比超过70%,二线用户占比近17%,而下沉市场用户需求尚存较大挖掘空间。从渗透率来看,我们测算2019年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医美渗透率分别为19.3%/12.1%/4.4%/ 0.5%,逐级递减。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医美用户主要位于高线城市主因:①高线城市客群教育水平、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②受潮流文化、KOL影响等外部环境影响,求美观念更为领先,及③医美产品与服务供给较丰富。以艾瑞咨询调研数据佐证,我国84.3%的医美用户接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62.3%的用户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
年轻群体开放爱美,熟龄用户消费力领先。从年龄分布来看,根据新氧数据研究院,20-30岁医美用户是主流,占比63%,我们认为与年轻一代受颜值经济、新媒体崛起影响较深,进而对医美接受度较高等因素有关,但考虑到使用新氧App的客群整体年龄偏低,我们预计实际医美用户年龄分布可能较该数据偏高。从消费力来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30岁以上用户年均消费最高,可达5,000-6,000元,较20岁年龄段用户年均消费1,000-2,000元显示出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二、医美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1、医美产业链
(1)沿产业链构成自上而下拆分,可将医美产业链划分为上游原料供应商,中游药械生产商/仪器设备供应商,下游医美服务机构,以及获客渠道四个环节。上游原料和药械是护城河相对较深、产业链价值相对较为集中的环节;而下游机构端格局相对分散,存在较大整合空间;长期来看,随着行业发展愈加成熟,产业链条各环节价值或存在重新分配机会。
(2)医美服务链条较长,沿产业链环节逐级加价。从加价倍率看,以常见的玻尿酸注射针剂为例,单支玻尿酸针剂的原料成本通常为30元,药械商出厂价约300元,而终端售价可达千元以上:
► 出厂价:玻尿酸注射针剂的出厂价大约在250-350元/支,如爱美客旗下的爱芙莱、爱美飞,华熙生物旗下的润百颜、润致,昊海生科旗下的海薇均处于该价格区间,部分中高端定位、偏长效定位产品出厂价可达700元/支,如昊海生科旗下的娇兰,爱美客旗下的逸美;而其中,原料成本通常约21-45元不等,占其出厂价的10%。
► 终端价:透明质酸注射针剂的终端销售价格通常可达500-3,000元/支不等,较出厂价加价倍率约2-6倍;部分高端产品可达5,000-8,000元/支。其中,海外品牌定位及价格带普遍高于国产品牌。
(3)整体上,中游药械生产商和上游原料供应商在整体产业链条上附加值最高,而下游医美服务机构则呈现大量企业亏损、整体盈利相对微薄的态势。医美价值链条分配,反映了各环节的壁垒强度和竞争环境带来的议价能力差异。其中上游原料及中游药械、设备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资质壁垒,议价能力较强;而下游医美服务机构和获客渠道则具有较强的服务属性,市场相对分散,存在整合空间。
2、上游原料
中国玻尿酸产量世界领先,华熙生物龙头优势明显。我国玻尿酸原料生产企业在产能、质量上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9年行业CR5达73.5%,前五名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华熙生物凭借产率高、布局全、质量优、资质齐的优势,以38.2%的市占率独占鳌头。
从盈利能力来看,按监管强度食品级、化妆品级、医药级逐层递增,高端产品利润空间更大。华熙生物2018年食品级/化妆品级/滴眼液级/注射级原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0-55%/70-75%/87-90%/90%+,其每千克售价分别为0.13/0.24/1.88/11.38万元,可见各级别原料产品利润率随着对生产工艺和监管要求的提升而递增,单位售价也随之递增。
3、中游药械
(1)玻尿酸
偏红海市场,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国货与海外品牌错层竞争,国货市占率稳步提升。按销售额计,2019年国内玻尿酸市场份额前三位分别是韩国LG、美国Allergan、瑞典Q-med,市场份额分别为22.6%,19.7%,14.5%,爱美客以14%的份额稳居中国玻尿酸注册针剂市场第一,华熙生物以8.1%的份额位居本土品牌第二。按销量计,2019年爱美客以26.5%市场份额居玻尿酸市场销量首位,揭示了国货定价显著低于海外品牌,形成错层竞争。
(2)肉毒素
我国肉毒素市场尚处于发展相对早期阶段,截止2019年底市场上已获批肉毒素产品仅Botox和兰州衡力两款;2020年NMPA新批准两款注射用A型肉毒素产品,分别为高德美代理的吉适和四环药业代理的乐提葆。此外,我们梳理市场上目前在NMPA引入临床阶段的注射类肉毒素产品还有5个左右。
从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Botox和衡力分别占据中国受监管肉毒素市场55.6%和44.4%的份额。其中进口品牌Botox定位高端,国产品牌衡力定位中低端。整体上,国内肉毒素市场结构相对单一,品牌定位之间存在真空地带,为新进入者的市场拓展预留了空间。
(3)再生类产品
再生类产品在常规注射填充的基础上,其成分具有刺激人体内胶原蛋白再生功效,可形成渐进性美颜效果,维持时间多在1-3年及以上。整体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再生类产品已成为医美注射类产品发展的新方向,在医美消费者中讨论度和需求较高。
(4)线雕
线雕为抗衰美容主打项目之一,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空间较大。埋线提拉通过将材料埋入浅层脂肪,起到提拉紧实,并能刺激胶原蛋白新生的效果。根据Frost&Suilivan测算,2019年我国埋植线潜在市场空间约为10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32亿元,期间复合增速约为26%。
线雕技术发展数十年,历经多次迭代,海外品牌技术相对成熟,占据主要份额。国内企业目前爱美客、华东医药、四环医药三家均有布局。其中爱美客的紧恋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本土企业自研面部埋线产品,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期,2020年营收规模184万元(占营收0.26%);此外公司2020年与韩国株式会社东方医疗成立合资公司(持股51%),计划引进韩国专利技术,研发埋线产品。华东医药2018年收购英国老牌医美公司Sinclair,其旗下拥有的Sihouette系列埋植线产品为全球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的面部埋植线,目前在国内尚处于临床阶段。四环医药2021年6月公告与韩国东方医疗达成合作,独家代理其提拉线、网润线、双齿线、双针线四款面部埋植线产品,均已国内获批,可快速上市销售。
(5)医美设备
4、下游机构
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潜在整合空间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我国合法经营的医美服务机构网点约1.3万家,此外还有非法经营机构网点约8万家,合规机构数量仅占总数的14%,合规化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
从结构来看,我国医美机构可分为公立医院整容科室、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三类,1H20市占率分别为10%、10%、55%,民营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还存在25%的市场份额由非正规机构占据。
二、医美板块重点公司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