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是一种常见病。在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约占1/4,占一般外科疾病的3%~5%。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肛瘘会带给患者巨大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工作、经济等。
特别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有更高的追求,这使得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治疗及预防有更高的要求。
对肛瘘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是进行预防的前提,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条件、压力及医疗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根据不同人群、地区不同,疾病特征有所不同,预防的相关措施也要发生改变。
现我们对在我院肛肠科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四年间住院治疗的304例肛瘘病人进行调查。
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籍贯分布、职业、是否医保、住院时间、对肛瘘疾病的了解程度、肛瘘的西医分类、中医证型、发病季节、有无合并其他肛肠疾病、入院前治疗概况)、诱因(嗜烟、嗜酒、饮食偏嗜、久坐、肛门外伤手术史、大便情况)、预后。
肛瘘的组成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组成,也仅具有内口或者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常好发于齿线上肛窦处,外口常位于肛周皮肤处。
由于外口愈合较快,常形成假性愈合,脓肿常反复发作,可同时并存多个外口及窦道,解剖学发现:瘘管壁常为炎性反应性增厚的纤维组织,而内壁为一层炎性肉芽组织。
寇强、刘佐林作了比较详细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在从肉眼所见区分肛瘘性质方面。
现代医学与肛瘘诱因
①肛门直肠部有大量特殊性结构,如肛门隐窝、肛门腺、肛乳头、直肠瓣和特殊的血管构造。直肠静脉中缺少静脉瓣,血液易于瘀积。
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在直肠下端,有许多静脉丛和吻合枝,静脉壁薄弱,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直肠粘膜下组织疏松,有利于静脉扩大曲张,容易形成肛瘘。
②肛门直肠部是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胚层与外胚层相互融合而成,如发育过程异常,可在肛门直肠部产生许多先天性肛肠疾病,如先天性无肛症、先天性直肠阴道(尿道)瘘、先天性巨结肠等。
③辣椒和酒类还会刺激肛门瓣及肛窦,引起局部发炎而导致肛窦炎、肛乳头炎、肛周脓肿等疾病。④辛辣之品极易导致便秘,长期便秘是导致肛肠病的重要原因。
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
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只能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腹泻常是结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腹泻也能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⑤长期站立或久坐。因直立或静坐姿势,肛门直肠居人体下部,静脉回流不畅。
⑥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
故在预防中应注重病人的全身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王峰等指出目前对于疾病诱发因素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显示某些疾病可成为肛瘘诱发疾病。
A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结核病等。B局部疾病:肛裂、痔、肛门外伤、产后会阴伤合并感染、肛周皮肤感染、直肠炎、直肠肿瘤破溃、外伤感染等。
而美国UMHS研究显示另外一些疾病也可成为肛瘘诱发疾病:1、便秘、长期便秘对肛管造成伤害。2、肛腺感染引起的肛垫下移。3、慢性肠道炎症、Crohn病。4、直肠壁脓肿及全直肠脓肿。
肛瘘的现代医学治疗
鉴于肛瘘的特殊性,在西方,JohnArderne于14世纪首先提出分开或敞开瘘管来治疗肛瘘。现代医学界一般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1、须正确找到内口并彻底处理之。2、瘘管管腔及其顶端要充分引流。3、要正确处理瘘管与括约肌以及肛管直肠环的关系。
4、手术换药要使瘘管创腔从基底部向上长,预防假愈合。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有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以及挂线疗法等。
低位肛瘘行切开术或切除术后,尽管肛管压力测定表明,肛门括约肌功能已受到损伤,然而其功能尚能令人满意,且肛瘘复发率低。
但高位肛瘘术后,则较易致肛门功能失调和肛门失禁,故临床上至今仍在不断探索手术新术式,以解决上述难题。
杨巍、芦亚峰采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进行规范化诊治研究。
李星全运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低位肛瘘24例,经一次手术治疗痊愈,疗程最短10天,最长18天,无后遗症发生,其中16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何永恒、罗育连、徐焱尧等运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常青、陈实珍采用切开挂线扩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116例。项水生运用主管外切内挂并支管探刮法治疗复杂性肛瘘15例,均一次手术后痊愈。
肛瘘的治疗,目前国内外肛肠专业学者均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视肛瘘位置的高低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不同而不同。
多种多样的手术方式均有不少报道,极大地开阔了不少医者的视野,促进了肛瘘的治疗发展。
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感染源(内口、可疑肛腺、瘘道),保护肛门功能。
唐伟军、钟鸣、陈路等探讨Crohn病致肛瘘的治疗方法,提出:患者治疗较为困难时,应首先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争取非手术治愈,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术前须控制直肠炎。
低位肛瘘宜行瘘管切开术,高位肛瘘应采用非切断括约肌的手术方式。
保守治疗,囊括内治法与外治法,对如患有克罗恩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不能手术、暂时不宜手术或多次手术无效需带瘘生活的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肛瘘,不少前辈先驱已总结出不少经验,但医者应该综合运用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特色医治,不可盲目套用,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
局部治疗应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手术治疗仅仅是去除了局部的病灶,如不注意整体治疗,则有前功尽弃之可能。
充分利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则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肛瘘的治疗不能单套模式,而需要医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要学会传承、创新。
肛瘘的预后
临床上将肛瘘手术后半年内复发肛瘘或者肛瘘根本未愈需再次手术者,称为复发性肛瘘。肛瘘术后复发率约占5%~10%,其复发率与病因、术前处理、手术方式、术后处理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周建勇作了详细分析。
据统计,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率高达50%,再次手术的失败率仍有10%。一般化脓性肛瘘术后复发率比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所致者要低。
因为后者多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局部并发症,须全身性治疗,否则治标不治本,术后易复发。近年临床发现:高位复杂性肛瘘患病10年以上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增大。
常见问题汇总
传统的切开切除术虽然有复发率低的优点,但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对肛门的损伤是其致命的弱点,甚者有些患者术后可出现大便部分或完全失禁,或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少患者担心这些问题而拒绝手术治疗,结果,使得病情加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无论男女患者,不少人介意手术疤痕。
如此,减少损伤、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手术瘢痕及术后怎样尽可能消除瘢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是将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开创微创手术治疗也很有必要,这需要广大医者共勉图发展。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