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行业动态

货拉拉五战IPO:赚钱全靠司机,“佣金 信息费”连续多年超50%学会了吗

2025-07-25 15:18:25 1

2025年4月3日,货拉拉再次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前,货拉拉曾分别于2023年3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2024年10月先后四次递表。

货拉拉前四次折戟,主要在于市场对其业务模式与长期成长性的质疑。

具体看来,货拉拉的业务重心集中在货运平台服务上(占比51.7%),且营收高度依赖国内市场(占比90.7%)。

01/ 2024年月活司机170万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货拉拉是2024年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市场份额为53.9%,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为63.1%。

2024年,货拉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3亿美元,完成订单超过7.79亿笔,全球交易总额为111.37亿美元(约811.7亿元人民币)。

从2021年到2024年的三年时间,货拉拉的总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着20%左右的同比增速。

平均月活商户从2021年960万增长至2024年1670万;平均月活司机从2021年82万增长至2024年170万。

货拉拉自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经调整利润达到5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3.91亿美元,增长幅度约为28%。

02/ 车贴营销策略和会员制模式

同城货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标”,即货物种类繁多、服务需求各异。

例如,有些用户需要搬运大件物品,有些则需要冷链运输,还有的需要即时配送或定时装卸。

不同的货运需求使得平台在运营时很难进行标准化管理,也让司机和订单的匹配变得困难,导致空驶率较高。

此外,在C端用户中,同城货运行业的需求通常是低频且偶发的,使用频次较低,用户缺乏固定使用习惯。这种低频、非标的双重特性,使得平台很难依靠规模效应实现高效运营。

货拉拉自2014年起运营,为快速打开市场,其创始人另辟蹊径,用车贴营销策略和会员制模式让货拉拉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所谓“车贴营销”,就是货拉拉利用面包车、货车车身广告词,强化品牌辨识度,通过“货”与“拉”直接关联货运场景,如主广告语“拉货就找货拉拉”,以动作指引式口号提升用户记忆点,同时辅以功能扩展语如“搬家”、“运大件”等,绑定具体使用场景。

据其招股书,货拉拉逾60%的商户首先通过车辆上的车贴认识到品牌。叠加其在初期的“自杀式“推广策略--用户首单1元、司机接单奖现金等方式,到2019年,货拉拉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3.6%。

会员制则是货拉拉另一个制胜利器。

货拉拉靠着会员制赢得了司机群体的粘性,而拥有庞大的司机群体,也帮助其赢得了货运市场。

2016年之前,货拉拉只从订单中抽取一定信息费,也就是佣金。

2016年,货拉拉推出了会员制,向司机收取不同等级的会员费。起初,非会员的司机每单抽佣是15%,交了会员费后就不用抽取佣金了。

对于缴纳会员费的司机,平台对佣金率进行过多轮调整,从全部会员免佣金到2019年调整为超级会员免佣。

2021年9月,货拉拉引入白银、黄金、钻石三个档位的会员机制,再分别对这三个档位抽取11%、8%、5%的佣金;不买会员,抽佣比例则会上涨至18%-20%左右,同时减少订单的接单成功率。

03/ 赚钱主要靠佣金和会员费

根据招股书,货拉拉的主要收入来自货运平台服务,其中又以佣金和会员费为主。

货拉拉的佣金收入占比从连续两年均超过30%,会员费占比从26.1%下降到20.7%,两者合计连续多年均超过了50%的收入占比。

根据招股书,货拉拉注册司机数量增长并未带来会员费收入的同等增长。2022-2024年,货拉拉的月活司机数量从92万名增长至168万名,增长了82.6%,而会员费收入从2.7亿美元增长至3.3亿美元,只增长了22.2%。

货拉拉在招股书中称,公司采用了混合变现的模式,通过司机会员费及佣金结合的方式产生收入,使公司能够有效地将GTV增长转化为收入增长。

2024年,以佣金和会员费为主的货运平台服务毛利率达81.9%,也就是说这部分仍然是货拉拉最赚钱的业务,没有之一。

04/ 利益分配失衡引发司机不满

高抽成与司机权益的失衡也令货拉拉商业模式成为业内的争议话题。

2022年,货拉拉推出“多因素计费”和“特惠顺路单”,被指变相压低运价,引发司机们的强烈不满,多地司机还发起了停工抗议。

2023年,货拉拉上线“议价订单”,在原有运价基础上打折,进一步加剧了司机们的低价竞争,导致收入降低,再次引发了驾驶员群体维权事件。

司机们不满之处在于:作为制定规则的强势方,货拉拉“对司机的压榨日渐加深。”

据粗略统计,2021年至2024年货拉拉遭遇政府部门约谈不低于15次,指向的问题离不开随意调整计价规则、多重收费、恶意压价竞争、抽成比例或会员费过高等。

社交媒体上,一个跑了5年货拉拉的“老司机”表示,大部分货拉拉司机每天接单3-5趟,平均每单收入50-100元,扣除油费、会员费(每月499-699元)和罚款(比如面包车改装被查一次罚200),到手也就3000-6000元,身边70%的同行月收入不到6000块。

货拉拉的盈利模式严重依赖司机群体的“输血”,“佣金+信息费”占比连续多年均超过了50%,反映出平台对司机收入的深度抽取。

从利润端来看,“佣金+信息费”的混合变现模式,也是货拉拉2024年实现5亿美元盈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结语:2025年3月13日,货拉拉发布《关于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向上向善机制的公告》,称平台90%以上的订单采用“司机自主,就近优先”的分单模式,并通过自动降抽佣算法、补贴政策及安全防控机制保障司机权益与交易公平。

但在平台与司机关系紧张、多元化业务乏力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导致货拉拉第五次IPO仍不被看好。

平台与司机的利益分配,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实质性的改革,唯有此才能赢得资本市场信心。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