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教育焦虑
教育焦虑是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只是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更焦虑一些。
中国提倡的是全民教育,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到更高的教育。这个国策,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为近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动力,将人口红利发挥到极致。对比一亿人口十亿牲口的印度,就会明白,人口红利并不单指绝对人口数量,而是指受教育的人口。
美国则提倡精英教育,很多媒体中的美国小学生三点放学,没有家庭作业,各种轻松,其实是真的,大多数美国小学生都这样。但是,他们肯定不会是华裔、日裔、韩裔、印度裔、犹太裔。
如果你研究过美国的种族,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种族来美国的时候,当初都是穷困潦倒。最初来美国的都是些什么人?五月花号上被迫害的异教徒,被贩卖过来当猪仔的华工,被希特勒迫害的犹太人,土豆大饥荒吃不上饭的爱尔兰人,意大利南部吃不饱饭的人,明治维新时期去夏威夷当苦力的日本人。。。现在的美国社会,犹太人、日本人、中国人都混得不错,而这些混得好的民族,有个共同点,就是重视教育。
全民教育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在焦虑;精英教育的社会,一小撮人在焦虑。所以,总体而言,中国的父母更焦虑些。
但是作为个体而言,你的交际圈就那么大。人嘛,都喜欢扎堆,中国人还是喜欢和中国人呆一起。所以,虽然美国整个社会没那么教育焦虑,但是华人父母的焦虑,一点不比国内父母少多少。
教育焦虑,在给娃选择兴趣班这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为什么要报兴趣班?
幼儿园就开始有各种兴趣班推荐了,要不要这么早去?要的话怎么选科目?怎么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怎么选到好的机构好的老师?兴趣班什么时候以什么理由停掉呢?。。。
一讨论起兴趣班,各种问题络绎不绝。
城市里四五岁的孩子,不送兴趣班,估计找个同龄人一起玩都找不到。没办法,大家都送啊。孩子这个年龄,Social是必须的。哪怕是为了社交,你也得送。总不能让他去小区里的运动中心,和老年人呆一起吧?
我也不想他像我一样,一把年纪了才开始培养爱好。
社交需求,兴趣培养,欣赏美的能力,这些是我看重的东西。社交,是为了更好地与别人相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欣赏美,是为了活得更有趣。
二,怎么选择兴趣班?
孩子特别喜欢的,经济允许范围内,家长们一定会送兴趣班的。娃在某一方面有明显天赋的,家长们一般基本也不会放过。如果娃一上围棋课、奥数班就来劲,那我真得恭喜你了。
不过,大部分家长都没有那么幸运。
按照小朋友爱玩的天性,运动类课程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大部分运动,都是从四岁开始,不用过早给娃报运动班。
运动类的兴趣班,至少得有一个。如果只选一个,我倾向于团队运动。团队运动常见的有篮球、足球、排球、冰球,个人运动常见的有游泳、滑冰、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格斗、舞蹈等。
艺术类的,画画,钢琴,芭蕾,小提琴,粘土,可选的也挺多的。
语言类的,ABC去学中文,中国娃就去学英文,基本都这样。
逻辑类的,我倒是不太担心,毕竟码农不缺这一块,生活中也经常培养他的逻辑能力。最关键的是,没几个小孩喜欢的围棋和奥数,这种动不动坐上一小时的课程啊。倒是可以选一些更有趣的东西,如编程,机器人,航模等。
小朋友对新鲜事物,从来就不缺兴趣,但过了开始的兴奋期,很容易被枯燥的练习吓跑。如果小朋友尽早了解学习的真实过程,就会对即将到来的困难,有个客观的预期。
学习本就是这样啊。英语还不就是发音、词汇、语法、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这几块,程序员还不就是算法、数据结构、系统设计、语言,篮球还不就是运球、投篮、上篮、战术、体能、力量、脚步。
科比在训练脚步的时候,一个动作能练一整天;丁俊晖在击球训练的时候,把半个球面切割成几十块的小方格,击打每一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你偶像的每一个让你叹为观止的动作,背后都是夜以继日重复而枯燥的训练。
第一次辅导娃写作业的时候,除了跟他反复强调“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剩下来就是“只有反复练习,你才能把这些字母写好。”
四,兴趣班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几天就放弃,很可能是老师的问题。
朋友家的孩子,报了个网球班,第一个私教不太上心,一个小时的课程,热身15分钟都算在里面。换了一个教练之后,孩子就积极多了。
一个月之后还没有兴趣,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一聊,是讨厌了还是疲倦了?讨厌了咱就不上了。厌倦了则要告诉他,兴趣只能帮你入门,如果要提高,必然要接受大量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能力提高之后,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可以一起上节课,实地考察一下。
如果这门课是他自己选的,自己选的课,含着泪也得上完啊。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五,不上兴趣班可以吗?
当然可以。
你看重的那些能力,都是要去培养的,不去兴趣班,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这些能力,将来不都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吗?生活中这些机会多得是,家长多留心一下就好了。
人啊,不管多大,都要保持好奇心,不然真的会变得好无趣。儿子要去纹身,咱也一起去搞一个呗。
放下手机,跟儿子一起学一下怎么投篮,以后去野球场也能露两手不是?既锻炼了孩子,你又能学到点新东西,双赢。
多跟小朋友玩玩,还能延缓衰老。充电五分钟,通话一整天,你不锻炼,能把你活活累死。
如果经济实力有限,家长们也不要盲目跟风。虽然你儿子的偶像是科比,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年的夏天,你和他在篮球场上汗流浃背地斗牛。比起那些昂贵的兴趣班,陪伴才更重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