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曙光医院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价格虚高、虚假宣传、资质良莠不齐等信用缺失问题,这影响了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的信心,限制医疗美容潜在需求的释放,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广州曙光医院认为构建医疗美容行业行业信用体系有利于监督医疗美容机构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是治理和防范医疗美容信用缺失的战略性措施之一。广州曙光医院从构建医疗美容行业信用体系方面,为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供对策。
一、医疗美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1.1 概况
广州曙光医院表示我国尚未在医疗美容行业建立起完整的信用体系,仅停留在对医疗美容机构评价认证阶段。2014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在全国7省、直辖市共17家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评价试点工作;2016年,评选出国内第一批5A医疗整形美容机构;2017年,公布了105位首批安全信用认证机构、91位首批安全信用认证医生。虽然评价认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业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促进医疗美容机构的内部管理,但是广州曙光医院表示评价结果未形成与之挂钩的奖惩机制,缺乏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约束力;并且“评估结果在2A级及以下的不予以公示”,消费者无法知晓评价低、严重失信医疗机构的名单,不利于消费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1.2 医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限制行业发展
2017年,我国医美总量超过1000万例,复合增速达到了40%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家。全国取得医疗美容机构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从2011年的近5000家增长至2017年的约9000家,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医美疗程渗透率仅为2%左右,远低于医美市场成熟国家的平均水平(约10%),也就是说,虽然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很多潜在需求未得到释放。如何引导这些合理的潜在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成为医美行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二、建立医疗美容行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2.1 政策指导与支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消费意识及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为规范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应监管政策。明确了对执业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行业自律。陆续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促进行业规范。也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并联合印发《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建立严重违法犯罪者“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2.2 医美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医疗美容行业,行业市场化的政策为民营机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服务、环境及宣传见长的民营医疗机构已成为市场主体。目前,国内整形美容80%发生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其营业金额的分量达到了90%,也就是说民营医疗机构占据了医美行业的主体,但就整个医疗行业来看,民营医疗机构的信誉程度明显低于公立医疗机构,医美市场供方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医美行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①价格虚高。就整个医疗美容项目实行机构自主定价,民营机构的收费一般高于公立机构,客单价一般超过8 000元,大部分医美项目属于高端消费。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中屡见不鲜,严重损害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权益。②夸大宣传、虚假广告众多。由于信息不對称性,加之消费者缺乏搜寻信息的途径,使得广告成为国内消费者获取医疗美容信息的主要途径。民营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的虚假广告,比如对医生、专家过度包装,对医疗美容效果过度渲染以及仪器设备功效的夸大宣传;整容医生素质良莠不齐,资质认定宽松;准入审批不严格,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入该行业,加大了行业的安全风险。 ③黑诊所多,医疗事故频发。目前中国黑诊所数量已经超过6万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而这些黑诊所年手术量为正规诊所的2.5倍,超2500万例。在这些黑诊所中,每年大约会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手术感染、疤痕严重等问题屡见不鲜。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有利于监督医疗美容机构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提高行业信誉度,让消费者对医疗美容重拾信心,释放消费需求,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探索构建医疗美容行业信用体系
3.1 完善医疗道德建设、重塑诚信价值理念
医美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该追溯到人才培育,在学校教育阶段,医学院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比例,从学校便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建立既重视医学技术教育,也重视伦理道德、心理学等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教育体系。在医疗机构工作阶段,管理者要关注文化管理,努力营造知信守信的氛围,注重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做实医德宣传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规范行风,促使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高度责任感。
3.2 搭建医疗美容行业信用平台
成立医疗信用专业委员会,由医疗信用专业委员会搭建医疗美容行业信用平台,设计严格和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让有资质的医生、护士、技师等个人以及团队、医疗美容机构、药品设备供应商、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等入驻,并对入驻单位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
3.3 建立医疗美容行业电子信用档案
医疗信用专业委员会为每一个入驻信用平台的个体、团队或机构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并实时更新档案信息,电子信用档案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医疗美容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公开。
3.3.1 医生、护士、技师等个人信用档案 根据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术后护理、服务评价、质控等进行考核,对其服务进行打分评级,并同步更新至个人电子信用档案。
3.3.2 医疗机构、医生集团、技术服务团队等信用档案 根据综合医疗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度、收费等进行考核登记,同时实时记载机构的行政处罚、医疗纠纷等事件,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扣分。
3.3.3 供应商、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等信用档案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设备以及第三方检验、检查服务的质量进行考核评分。若因为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设备或者是第三方检验、诊断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医疗纠纷,平台應进行追责,将其剔出平台并纳入黑名单。
3.3.4 消费者信用档案 平台共享逃费、恶意不缴费人员名单,纳入消费者个人信用档案;同时,将暴力袭医、伤医者纳入黑名单,供方有权拒绝提供服务。
3.4 医疗美容行业信用评价机制
由医疗信用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医疗美容行业信用评价考核实施细则》,由委员会或邀请第三方进行评分评级,以百分制来计量,采取现场检查、医疗文书和规章制度的查阅、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专业调查包括投诉举报和案件调查等方式,对医疗机构平时的执业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各成员单位初始分为100分,实行累计扣分制。根据考核结果, 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91~100分,信用A+级,评为信用示范单位;81~90分,信用A级; 71~80分,信用B级;60~70分,信用C级;低于60分,信用D级。
医疗信用专业委员定期向社会公开医疗信用评价结果,引导医疗美容机构加强信用管理,为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评价结果,为其行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5 建立医疗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
由医疗信用专业委员会为信用A+级的单位或个人授予“信用示范单位”或“信用之星”称号,并给予表彰和奖励。信用A级的单位或个人也给予相应表彰。信用C级单位或个人,纳入重点监督名单,加大检查次数,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信用D级单位,给予警告、批评和曝光,其信用档案列入黑名单,从医疗美容行业信用平台上“下架”;因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致人伤残,甚至死亡的,将移交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处置。
四、思考与建议
4.1 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医美行业自律
医疗美容行业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风险性高等特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也依赖于行业自律。信用体系作为行业自律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医美行业繁荣的国家,医学会、行业协会对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美从业人员均有严格的准入监管,我国可借鉴其先进经验,通过医美信用体系的建设,保障医美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加大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力度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法治建设欠缺,立法进展缓慢,现行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已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医美行业,亟待完善相关立法。除了严格行业准入,还应在运营方面加强监管,尤其是限制医疗美容广告投放,严格限制医疗美容广告的内容和投放载体:医疗美容机构、诊所投放的广告不得出现术前后对比照片,只能配以文字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且只能在网络、广告牌和杂志上投放医疗美容广告,不能在报纸、电视中播放此类广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检查鉴定等方式进行监督,注销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医疗美容机构,对医疗美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做好事前监管工作。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