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期,医美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昨天,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的第七期“上海健康播报”聚焦医美热点问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杨军、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刘月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欣解读。
理性跨过“变美”门槛
现在年轻人流传“大学入学改造计划”,高考后出现一波整容潮,尤其“双眼皮”是首选。对此,杨军表示,从“想变美”到“变美”,需要跨过的不是手术室的门,而是理性与安全的门槛。他提醒,审美认知要回归“原有基础”。比如,不少人拿着明星、网红照片要求“同款”“热款”“爆款”双眼皮,却忽视了自己眼裂长度、眉弓高度、皮肤厚度等先天条件。医生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优化,而非“复制粘贴”。因此,与医生充分沟通十分必要,医生根据合理诉求、制定可实现的“个性化定制方案”,才能让术后的双眼皮达到与全脸相匹配、相和谐的效果,避免术后落差引发二次修复。此外,还有希望解决“疲惫感”“眼睛像睁不开、睡不醒”等问题的求美者,可能存在“上睑下垂”这种功能性疾病,需要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此时功能性改善比美观的优先级更高。
杨军谈到,“心理预期管理”和手术技术同样重要。“颜值经济”升温,不少学子将“双眼皮”等整形美容手术直接与“社交自信”“面试加分”“异性吸引力”划等号。一旦达不到效果,容易陷入“术后抑郁”的自我怀疑状态与无休止的“修复”循环中。家长应与孩子充分沟通变美的动机,帮助孩子冷静后认真审视自己:是为提升自信的主动选择,还是迫于入学“新形象闪亮登场”压力的盲目跟风?再逐条探讨哪些需求可以通过读书、健身、化妆、沟通训练等非手术途径实现,把手术从“唯一解”降为“备选项”。
规避时间焦虑与矫治器选择误区
暑期口腔医美最热门的项目就是牙齿矫正。刘月华指出,最常见的矫正原因是牙齿不整齐,不仅不美观,而且导致牙齿清洁效率下降,造成蛀牙、牙痛或牙龈出血等问题。另一个常见原因是脸型不好看,比如龅牙、小下巴、脸型不对称等,由于原因比较复杂,需要一系列专业分析来解决这些问题。
牙齿矫正,需要到专业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正畸的“畸”指什么?指错合畸形,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发病率都很高,约80%-90%。也就是说,天然牙齿长得又整齐又健康又美观的人群比例很低。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矫正的比例也在升高。需要规避的误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矫治时间及效果太过焦虑。由于社交媒体和商业宣传,有的家长担心6-8岁孩子是否一定要矫正,怕以后还要拔牙或脸型会变丑。其实没有一刀切的答案,6-8岁具有矫正必要性的小孩一般都有特定类型,例如反合、咬合创伤和严重深覆合等会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
二是戴什么矫治器,“戴钢牙”是不是落伍了?牙齿矫治器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固定矫治器,也就是我们说的“戴钢牙”,这是粘接在牙齿上加力,使牙齿移动;另一种是活动矫治器,透明矫治器属于活动矫治器,通过材料的弹性使牙齿移动。固定矫治器经过100多年发展,针对各种病例都有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法;透明矫治器具有好看、容易进行牙齿清洁的优势,因此要结合个体特点来判断哪一种矫治器更适合。
总的来说,是否在替换牙齿时就开始矫正、戴什么矫治器,一定要综合考虑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平衡治疗的效果与必要性。对于非必要的情况,定期随访,保证换牙顺利进行,等待适当时机开始矫正即可。
中医医美“内外兼调”
中医医美坚持“内外兼调、标本兼顾”,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美容技术,提供自然、安全的健康美容新途径。李欣表示,中医医美包含六个方面:一是中药美容,内服辨证施方,如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等,改善黄褐斑、皮肤暗沉;外用七白散、玉容散等古方面膜,艾叶、玫瑰花等药浴,修复皮肤屏障。二是针灸美容,“美颜针”刺激面部经络,紧肤、减纹;针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缓解痤疮、色斑;耳穴贴压,辅助祛痘。三是拔罐刮痧,面部拔罐,促进血液循环,淡纹、亮肤;背部刮痧,排毒祛痘,尤其适合“痘痘背”人群。四是推拿按摩,循三焦经、肝经等手法按摩,改善色斑、黑眼圈;点按睛明、攒竹、迎香等穴位,淡化眼袋、法令纹。五是食疗药膳,“因人施膳”,血虚用红枣、枸杞、阿胶,湿热予薏米、赤小豆、茯苓,抗氧化选黑芝麻、桑葚、绿茶。六是特色疗法,火针应对顽固性痤疮、扁平疣;耳尖或背部点刺放血,治疗实热型痤疮、麦粒肿;神阙穴(肚脐)艾灸或敷药,改善宫寒所致皮肤暗黄。
中医医美并非简单皮肤管理,而是将容貌问题视为内在气血、脏腑功能的外在投射。实现美肤与健康的双赢,关键在“以内养外”。
相关标签: